本港建造業近年陷入工程量不足困境。建造業總工會早前宣布本年度薪酬調整幅度,本月起16項工種中,除挖掘機工人獲加薪3.2%外,其餘工種薪酬維持不變。工會表示,建造業正面臨經濟轉型,行業的就業情況挑戰不少,呼籲僱主和僱員同舟共濟,共渡時艱。
工會在今年9月至10月期間,向會員調查今年就業及薪酬情況,並與各屬會及建造業界持份者,就目前及未來市場需求情況進行商討。最終決議從11月1日起,上調挖掘機工人薪酬3.2%,即由日薪1550元增至1600元,其他工種則維持不變,包括混凝土、紮鐵、模板、搭棚、坭水、喉管、平水及測量、油漆、木匠、雕刻木工、金屬棚架、雲石、金屬工、天花間隔及鋁質工。翻查資料,除金屬棚架及挖掘機工人外,其餘14項工種亦已連續兩年凍薪,當中鋁質工更是連續3年凍薪。
工會指,香港建造業正面臨經濟轉型,冀政府能夠繼續積極振興本港經濟。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表示,建造業目前的新開工程和申請新開工程的數量仍在下跌,預計到明年年底看不到好轉,但仍對未來地產市道有信心。
周又謂,建造業失業率近期維持高位,大部分工種人力需求降低,且私人工程數量大跌,分判商須用更低的價格爭取承接工程,令承標價格下跌約15%,直言市場現時沒有條件加薪。對為何唯獨挖掘機工人可「逆巿」加人工,他透露目前不少工程有使用組裝合成(MIC)、機電裝備合成法(MiMEP)等技術,令地盤對吊索工需求上升,且政府工程中多基建工程,亦需要使用機械,故市場對挖掘機工人需求相對緊張,令相關工種有空間加薪。他續指,工會訂出的薪酬標準屬「意向價」,雖然有與商會協議給工人開出相若的薪酬,但若市場不好,對工人需求低,則市價未必能貼近「意向價」。「如模板工薪酬在2023年定為日薪2700元,當時市場仍能承受,惟現時市價可能已跌至2000元。」